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教授李毅在《中国网信》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凯发ag旗舰厅网站
网络强国建设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鲜明提出网信工作的使命任务,明确“十个坚持”重要原则,并对网信工作提出要求,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网信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拥有世界第一网民规模的中国而言,如何实现由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网络强国、建设什么样的网络强国、怎样建设网络强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事关网络强国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互联网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彰显了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网络强国建设的深远意义和迫切要求。加快建设网络强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引,不断加强顶层设计,汇聚民心民意民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统筹发展和安全,以网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统筹协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建设网络强国的目标:“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网络强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需要。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必须坚持以建设网络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坚持党管互联网,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党管互联网是党在信息革命背景下提出的重要政治原则,也是我们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优势所在。坚持党管互联网是我们党的地位、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对网信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治网之道的最本质特征,是网信事业发展的最显著优势,是网络强国建设的最根本保证。互联网既不是“虚拟世界”,更不是“法外世界”。在建设网络强国的进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地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确保党的全面领导坚强有力。“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关党的长期执政,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一方面,“党管媒体,不能说只管党直接掌握的媒体。党管媒体是把各级各类媒体都置于党的领导之下,这个领导不是‘隔靴搔痒式’领导,方式可以有区别,但不能让党管媒体的原则被架空。” 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学网、懂网、用网,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另一方面,面对信息化革命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党建工作与网信工作深度融合,不断加强顶层设计,激发人才活力,统筹推进落实,确保以高质量的党的建设引领高质量的网络强国建设。
马克思将科学技术“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恩格斯在致德国社会民主党成员爱德华·伯恩施坦的信中曾写道:“这件事实际上是一次巨大的革命。蒸汽机教我们把热变成机械运动,而电的利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使一切形式的能——热、机械运动、电、磁、光——互相转化,并在工业中加以利用······这一发现使工业彻底摆脱几乎所有的地方条件限制,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利用成为可能,如果说在最初它只是对城市有利,那么到最后它必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而且非常明显的是,生产力将因此得到大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活的时代,互联网还没有出现,他们不可能对此给出答案。这就需要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信息化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科学回答。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给当今社会发展带来了全面、深刻和革命性的变化,互联网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标志。信息革命带来了生产力质的飞跃和生产关系的深刻调整,与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相比较,其覆盖范围更广泛、影响更深远。互联网大幅提高了社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为社会化大生产提供有力支撑。互联网广泛渗透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各领域,一个国家在网络空间的掌控力、竞争力如何,已成为判断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准。研究表明,工业化时期数据量大约每十年翻一番,现在数据量每两年就翻一番。浩瀚的数据海洋就如同工业社会的石油资源,蕴含着巨大生产力和商机,谁掌握了大数据技术,谁就掌握了发展的资源和主动权。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关键力量,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网络现代化治理被世界主要国家作为培育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方向,成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不掌握核心技术,我们就会被卡脖子、牵鼻子,不得不看别人脸色行事;不掌握核心技术,网络强国建设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成为沙滩上的城堡,经不起半点风浪”“核心技术要取得突破,就要有决心、恒心、重心”。习近平总书记既指明了“怎么看”,又讲清楚了“怎么干”。我们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集合精锐力量,攻克核心技术;遵循技术规律,分梯次、分门类、分阶段推进;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紧紧围绕攀登战略制高点,强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任务落实。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信息革命时代潮流发生历史性交汇。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信息革命的“时”与“势”,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数字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网络强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性是网信工作的根本属性,网信为民是网信工作的鲜明底色。
网信事业,是“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互联网发展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作用发挥快,不仅体现在通信上的优势,更在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坚持为人民办网、让人民更好用网,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探索“区块链 ”在民生领域的运用,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多措并举更好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更好地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让信息化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助推器。
网信事业,是需要更好“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的事业。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互联网既是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引擎,也是听取民意、为民服务的平台渠道,其通达亿万群众、连接党心民心。推动网信事业发展,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走好走实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构建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网络桥梁”,提高通过互联网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更好发挥互联网在倾听人民呼声、汇聚人民智慧、回应人民诉求等方面的作用,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加强网络问政平台、监督平台、民生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网络社会工作治理体系,真正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
网信事业,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事业。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到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再到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我们始终致力于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4亿多中国人民。要通过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消除不同收入人群、不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努力实现优质文化教育资源均等化,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要实施“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发展智能制造,带动更多人创新创业。要瞄准农业现代化主攻方向,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帮助广大农民增加收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深刻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各领域安全。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每一次重大技术革新,都会给国家安全带来新的挑战。网络空间,作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疆域”,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且无时无刻不在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军事等领域传导渗透。我们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筑牢网络安全保障。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统筹发展和安全,既是过去网信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保证,也是未来网信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互联网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胜负,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面对“别有用心”的负面舆论,要敢于亮剑、敢抓敢管,不断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要不断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坚持依法管网治网,营造清朗网络空间,运用“网言网语”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持续推动将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向建设发展“最大增量”转化。